周黑鸭卖不动了半年少卖了1200吨,门店月均收入全面下降
周黑鸭,这个曾经风靡全国的美食品牌,如今似乎陷入了困境。据最新数据显示,过去半年里,周黑鸭的销售额减少了1200吨,门店月均收入也出现了全面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人们纷纷猜测其中的原因。
会娱乐又会赚钱的周黑鸭卖不动了。今年上半年,不仅少卖了1200吨,还少赚了7800万元。
最恼火的是,几乎所有门店,月均收入都在下降,河北地区的门店单店月均收入同比上年降幅超过30%。占据一半门店数量的华中地区,门店单店月均收入同比下降8.7万元。
周黑鸭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承认:线下竞争加剧、门店老化等导致的收益下降和顾客流失,是公司要面对的经营难题。
少卖了1200吨
如果单从销量上来看,今年上半年,周黑鸭真的卖不动了。
公司在上半年总销量吨,相比去年同期的吨,少卖了1226吨,受此影响,公司营业收入规模下滑1.3%。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期间,周黑鸭(。
HK)新增304家门店,按说门店增加,会带来相应的销售规模增长,怎么还越来越少了呢
在日前周黑鸭的中期业绩会上,公司认为这是短期投入和长期投入的问题,“在线下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更需要进一步深耕细作”。
斑马消费发现,周黑鸭的产品收益也在逐步下降。
其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鸭及鸭副产品、以及其他产品的收益分别为14亿元、1.97亿元,分别同比下滑0.28%、7.9%。
虽然今年上半年单张采购订单增加了近3块钱,毛利率却进一步微降至59.9%。
2024年以来,周黑鸭的毛利率就呈现下滑之势,2024年和2024年分别为62.32%和60.9%。
在净利率方面,同比降下4个百分点至20.8%,周黑鸭在中报里解释,收益减少主要原因是开支及成本增长,导致净利率有所减少。
如果说开支大、成本增加是客观原因,同是做卤鸭产品的绝味食品(。SH)在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上涨12.6%至20.85亿元,净利润同比上涨32.6%至3.15亿元。
绝味的开店速度远超周黑鸭,同期新开了406家门店。
值得一提的是,周黑鸭产品的销售均价一直在上涨。
斑马消费经过测算,今年上半年销售均价43.79元/斤,去年同期为41.57元/斤。
门店月均收入大幅下降
整体销量的下降,加之开店速度加快,直接影响了单店收益。
根据周黑鸭公开数据,斑马消费测算了2024年、2024年两个半年度,各地区门店单店月均收入状况。
结果显示,公司所有地区门店单店月均收入都呈不同程度下降,华北、华东以及华中地区的门店单店月均收入下降幅度20%以上,华北地区甚至超过30%。
华北地区是周黑鸭新晋开拓的市场,去年上半年108家门店,贡献了1.29亿元的收入,占比当期营收9.4%,单店月均收入为19.88万元。
今年上半年178家门店,贡献营收1.47亿元,占比当期营收10.7%,门店单店月均收入13.77万元,同比下降30.7%。
公司重点开发的华东市场,去年上半年门店单店月均收入17.08万元,今年上半年门店单店月均收入降至12.24万元,降幅28.4%。
在周黑鸭大本营华中地区,布局着公司一半的门店。
去年上半年门店月均收入36.42万元,到今年上半年降至27.73万元,降幅23.9%。
在自家门口遭遇这种尴尬,还是第一次。
当然,这与周黑鸭在华中地区新增120家门店有关。
成本上涨是下一轮考验
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周黑鸭董事局主席周富裕对外谨慎的表示,公司净利率在18%至22%是非常合理的。
在业绩下行趋势下,这样回应市场关切,与不断上升的成本有关。
其一是销售成本增加,今年上半年销售成本6.41亿元,同比增加0.09亿元,主要原因来自原材料价格整体上涨、员工成本等。
就销售及分销开支一项来看,2024年,公司支出7亿元,2024年增加35.3%至9.5亿元,这些开支增长主要来自于门店扩张带来相关费用,其中2024年广告投入就花掉6072万元,今年上半年的销售及分销成本同比增加7700万元。
其二来自原材料储备方面,从存货周转方面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平均存货周转天数由上年同期的61.8天增加到68天。
公司解释主要由于公司以较低的现行市价增加若干主要原材料的存货储备。
自2024年以来,鸭及副产品原材料价格上涨,到今年上半年已呈现高位。
根据Wind及水禽网数据显示,今年5月,鸭分割产品达8000元/吨,同比增长20%,鸭副产品价格元/吨,同比增长30%。
天风证券研报预测,这轮鸭价上涨中长期可以持续。
门店租金、劳动力成本及原材料成本,仍是卤制品企业的主要压力,也成为周黑鸭后期发展的一个考验。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周黑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扭转局势。它应该深入分析市场变化,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以便调整产品策略。周黑鸭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它还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等方式来提高盈利能力。周黑鸭要想重新崛起,必须勇敢面对挑战,不断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