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门冬汤_麦门冬汤 倪海厦
麦门冬一升等于多少克倪海厦
1、麦门冬一升等于160克倪海厦。按照仲景1升约为今之200毫升的柯氏换算结果,可以知道1升麦门冬为160克,1升半夏为140克,7升麦冬为1120克。麦门冬汤冬夏重量比例为1120∶140。
2、就是我平常看一个病人,就算不是什么大病,我通常也要看差不多一个钟头是基准,因为你知道伤寒论里面有很多很多主症框嘛,总要从头到尾问一轮有没有遗漏的,开药的时候才笃定嘛。
3、因光和大司农铜权,实测2996克,但此权并无自铭重,所以未知斤数,据推测若是12斤权,则一两为1625克,此为柯氏推论之根据;但是此权若是13斤权,则一两为14克;若是14斤权,则一两为1375克。
4、折合今量分别为82克、476克、852克、43克。其煎服法为:“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七合,日三服。”而今法取二煎,折其量处之:吴茱萸40克、党参20克、生姜40克、红枣20克,分别以水750毫升、650毫升各煎取200毫升(头煎用冷水先浸一小时)混合,日三次分服。
5、后来使用的是10两制。现在一般的换算是按10两制的。有人说一钱等于5克,这对不对?现在的重量和以前药房用的重量是不一样的,以前一斤等于16两,一钱不等于5克,应该是125克。一斤是十六两,一两是十钱,500克÷16÷10=125克,所以一钱=125克。注:配图为汉代度量衡的“权”。
6、近年来,由于考古工作的进展,大量的东汉时期度量衡研究文献日趋完善,有了这一基础,上海柯雪帆认为,“经方”的剂量应按汉1斤=今250g,汉1两=今1625g(缩简为16g),汉一升=今200ml换算。这种换算方法,从中药学的角度看,略大于目前临床常用量,从度量衡史的角度看也是可靠的。
倪海厦讲声音嘶哑原因
1、当我们的喉部出现病变时,则会出现声音嘶哑。0声音嘶哑的常见原因支配声带运动的神经受损喉返神经、迷走神经、喉上神经受损(如颈部外伤、甲状腺手术、甲状腺恶性肿瘤、颈段食管恶性肿瘤、纵膈肿瘤等)。
2、过度用声:过度用声是导致声音嘶哑的常见原因之一。长时间高强度地说话、唱歌或喊叫会造成声带的过度使用,引发疲劳和炎症,进而导致声音嘶哑的出现。长时间的喊叫也会对声带造成损伤,导致声音嘶哑。其他原因:除了声带炎症和过度用声外,声音嘶哑还可能由于喉咙感染、声带损伤、干燥空气、吸烟等因素引起。
3、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迷走神经病变都可引起声音嘶哑。如果检査发现声带麻痹而喉部本身没有病变的话,需要进一步检査以排除甲状腺、肺、纵隔或食管等部位恶性肿瘤可能。喉的先天崎形如喉蹼、声带发育不良(声带沟)等。
4、舌干心阴虚,唇干脾阴虚,喉干肾阴虚,倪海厦教你如何正确滋阴舌干是心阴虚舌为心之苗窍,心血上荣于舌,心的津液不足的时候就不能濡养舌头,人就会感觉舌头干,怎么喝水都没用。
5、北京慈一堂中医杨丽医生认为:耳朵嗡嗡响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比如长时间接触噪音,耳部感染,血管疾病等。而听力下降也可以是由于年龄增长,聋病,耳部感染等因素导致。杨丽医生,1958年7月28日出生于辽宁沈阳。她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从小就接受着四代传承的中医文化的熏陶,积累了丰富的中医知识和临床经验。
6、倪海厦:耳鸣脑鸣,记住一个字:少大家好,我是你的中医朋友李社芳,耳鸣说白了就是耳朵总是有声音,有时候像蚊子叫,有时候又像是火车轰隆,让人烦不胜烦。中医认为,耳鸣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气血不足和肾脏虚弱。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四)
1、就这么简单的两条,倪海厦的讲解开启了胡说模式。他所犯的第一个错误是:他说仲景所说的一日不是一天,而是六天或七天,这简直是在搞笑。《伤寒论》疾病大约以六七天为一个周期,或是自愈或是传经,但那也不是铁定的规律啊。根据《伤寒论》中条文可知,疾病一二日,二三日,四五日都有发生传变的可能。
2、表证好了,中午胃气恢复或者隔日第二天的中午会恢复,胃口开了,病就好了。风寒表证,如果吃了你的药,第二天中午胃气没有恢复,那就要更换处方,所以,《素问.腹中论》中讲的“一剂知,二剂已”就是这个意思。
3、生石膏辛寒清热,张锡纯对生石膏很重视,《医学衷中参西录》曰:“石膏,其性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无论内伤、外感用之皆效,其他脏腑有实热者用之亦效。”甚至还有用新鲜的梨片,蘸着生石膏末吞服的服药方法。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孔伯华先生,也善用石膏,有“石膏孔”的雅称。
4、像「越婢汤」,里面用麻黄石膏,不用杏仁,吃了「越婢汤」小便一大堆,不是发汗,所以「桂枝二越婢一汤」的时候,取小便,因此「越婢汤」是伤寒论里面第一个水肿的方子,所以最初的水肿,用的是「桂枝二越婢一汤」。
5、现在说一说伤寒论第三十三条,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重发汗这里理解为重复发汗,或者是发汗药剂量太大,总之是发汗太过了。烧针,倪师解释为燔针,即火针,用得对可把冻坏的骨头救回来,这里用当然是不当了。
6、遇到重症束手无策时灸膏肓穴,不论是什么病,灸膏育穴灸百壮,无所不疗。灸到口干舌燥都没有关系,小便都会有艾草味“隔姜灸”最普遍:切一片大概(五十)台币大小的生姜,姜戳几个洞,拿一些艾绒捏成金字塔状,将它放在生姜上面,这样一个单位叫“一壮”。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0)
1、七「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而心下悸者,「茯苓甘草汤」主之。茯苓甘草汤方: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一两炙;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2、这一条论述了伤寒表实兼内热烦躁的证治,以及大青龙汤的禁忌证与误服后的变逆。“中风”是伤寒的互辞,“太阳中风”实指太阳伤寒而言。从其所见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等证候看,也可确定这是属于伤寒表实无疑,应当用麻黄汤治疗。
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伤寒论第83条辨: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原文解释:病人咽喉干燥的时候,不可以用辛温发汗的方法。咽喉在《黄帝内经》里面,是三阴之会。我们人体有三阴,太阴,少阴,厥阴。病人咽喉干燥,代表阴津不够,我们讲阴的时候,就是讲的血,这个时候,不可以发汗,中医的观念是汗血同源。
4、麻黄三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需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麻黄用三钱,杏仁等量用三钱,桂枝少些二钱,炙甘草再少些一钱。
5、就像一个房间,把所有的门窗都打开,风邪会乘势而入,所以病人出汗以后,不敢去吹风扇空调,避免再次受风。小便难,也是因为津液少了。有一句话,叫有源头活水。源头缺水,下游自然干了。四肢微急,正如倪师所讲,是抽筋了。有时候抽筋的表现,蜷缩双腿,这种情况下,桂枝加附子汤是无法替代的首选方。
6、跟着倪海厦老师每天学习伤寒论|风温,太阳病,桂枝汤?mp.weixin.qq.com/s/1-y53PN9fDV8A3jMK23Cog「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息必鼾,言语难出。若发汗者,小便不利;若被下者,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麦门冬汤_麦门冬汤倪海厦和麦门冬一升等于多少克倪海厦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