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80后把卤菜卖成了故事,开店15家年营收3000万……!
拓宽产品消费场景,把餐饮零食化,从而抓住年轻消费群体,这就是老枝花卤的生存和走红秘诀。
每个人记忆中都有一道传统美味小吃,它们存在于街边巷口,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鲜明的地域特色和雄厚的吃货基础。
民以食为天。
互联网创业浪潮之下,传统小吃也迎来了升级换代的风口。
黄太吉、伏牛堂、西少爷、叫个鸭子等声称拥有“互联网思维”的小吃项目一夜爆红,拿风投,开连锁,进商圈……大有“登堂入室”、再造产业之势。
然而,热闹之下,传统小吃的升级创新之路仍绕不过某些问题,比如品牌优势不明显、营销噱头大于产品实际、供应链脆弱等。
昙花一现,“过把瘾就死”的不计其数。
浪花淘尽英雄,打铁还需自身硬。
一个名为“老枝花卤”的创业公司,就把看上去很难品牌化的卤菜,做成了社交媒体和吃货圈中的“高光”产品——大佬投资,明星“加持”,拥有15家直营门店,线上线下年营收达到3000万元。
在各种美食O2O成批死亡的当下,老枝花卤“逃出生天”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品牌运作思路和生存逻辑
“老司机”搭上小鲜肉
成都建业路,生活气息浓厚的街区里,老枝花卤的门店隐匿其中,虽然卖的是卤菜,但完全不同于传统卤味店的老派。
——玻璃柜台里排列着鲍鱼、香菇、海折耳等新式卤菜,两把竹椅,一张小木桌,并搭配电脑和电视,门头上书“小时候,姥爷院子里的下酒菜”。
事实上,老枝花卤从诞生起,就带着创新的产品基因。
三位创始人当中,高臻曾做过“黑客”,大学时攻入学校教务系统,帮同学改分,被民警约谈后“改邪归正”。
毕业后,他接手成都本地生活类BBS社区,把网络广告做得风生水起。
任周做过华为埃及区的项目经理,擅长管理。
王春则是传统餐饮老兵,经营过多个餐饮项目。
这样的合伙人配置,既具备互联网基因,也接地气,可谓“土洋结合”。
三个80后做卤菜,始于偶然。
有一次,高臻、任周和王春相约出游,途经四川达州,在农户枝大爷家中用餐。枝大爷不做生意,但卤得一手好菜,入口之后,三人连声叫好。
几经打探,枝大爷用的是油辣卤工艺,区别于常见的水卤,并且在卤料中加入了几味中药,使得口味更为浓郁。
回到成都后,三人有了想法,“要打造一款口味和调性俱佳的卤菜”。
如何还原枝大爷那手让人欲罢不能的卤味三人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摸索,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改良传统油辣卤工艺,最终确定了以36味中草药为底的“老枝”卤料。
做美食产品,无外乎两条路径:其一是“一种食材多种味道”,比如猪肉,能煎炸烹炒出不同的口味,可以降低进货成本,也容易标准化。
其二是“一种味道多种食材”,同样的佐料可以用于不同的食材,容易进行品类复制,创新门槛低。
显然,老枝花卤采取的是第二条路径,“老枝”卤料+“花样”菜品,用一味料底卤制多种食材。
2024年2月,老枝花卤在成都玉洁巷开了第一家店,销售即食型卤菜,同时上线电商,销售保质期相对较长的真空包装型。
老枝花卤的打法是“空中轰炸+地面推进”,先靠电商在线上获得品牌知名度覆盖和顾客数据,为线下门店带来人气和流量,然后在门店2千米范围内进行外卖配送。
这样一来,便形成了实体店+电商+外卖O2O的闭环模式。
2024年初,老枝花卤在成都发展到6家门店。
彼时,O2O正迎来风口,各种“互联网+餐饮”项目蜂拥而至,黄太吉、伏牛堂、西少爷、叫个鸭子等风头正劲,成为创投圈的宠儿。
老枝花卤同样享受到这一波红利。
高臻凭借一只鸭舌的试吃征服天使投资人朱拥华后,经朱引荐,见到了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王当场便确立了投资意向。
2024年4月,老枝花卤获得王中磊、朱拥华以及小马蜂创投的千万级投资。
“搞定”王中磊,一大波明星也跟着成为了老枝花卤的忠实拥趸。
如果说,之前老枝花卤只是在成都小有名气,那么被投资人和明星“加持”之后,老枝花卤获得了更大范围的人气和势能。
调戏法则
中国民间,从来不缺乏制造美食的能力,但是缺乏“吆喝”,这也导致许多地域风味小吃始终无法冲出“有品类,无品牌”的泥潭。
相比之下,老枝花卤却玩出了花样,并在品牌打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心法”。
法则一:塑造人设,把产品故事化
一开始,高臻便为老枝花卤自创Slogan(品牌口号):“小时候,姥爷院子里的下酒菜”。以此作为延伸,高臻把创业前偶遇枝大爷的桥段,设计成一套品牌故事体系:
——院子里的“老枝爷爷”做得一手好卤菜,是传统油卤工艺的代表,“小花妹妹”爱吃卤菜,潜心学习制作工艺并大胆创新。
街坊邻居一起品尝,隔壁老王、桃花姐姐、淑芬阿姨……这些有趣的人物和场景搭建起了一副成都市井生活的原生态。
高臻为老枝花卤赋予了“人设”,不仅亲切感十足,还让品牌名字变得具象起来。
更为重要的是,这套故事体系支撑起了老枝花卤的文化内涵,其营销和传播都围绕着这个体系来进行。
比如,老枝花卤的线上客服叫“小花妹妹”,实体店营业时间也变成了“小花上班时间”,并以“老枝爷爷的卤味配方”名义,对36味配方食材进行公开。
法则二:兜售参与感,倒逼品类创新
结果,经过老枝花卤团队开发,卤制的鲍鱼大受欢迎,一跃成为招牌菜品。
在这种新品开发模式下,老枝花卤的“奇葩”卤味越来越多,蛇肉、鲍鱼、鱿鱼、杏鲍菇、海折耳、小花螺等。
目前,老枝花卤有近二十种菜品,并根据食材季节性保持上新节奏。
法则三:不卖口味,卖场景
老枝花卤的产品核心定位不仅是“下酒菜”,更是零食。
“老枝爷爷”和“小花”分别对应了两类核心消费人群:买下酒菜的男性顾客和用于“解馋”的女性顾客。老枝花卤的线上产品会按照消费场景对顾客群体进行区分,并根据细分场景设置差异化的产品服务。
另外,老枝花卤还把线下门店打造为“美食邮局”,引导消费者“一键下单”,把产品作为成都伴手礼,寄给外地的朋友。
凭借这三大法则,老枝花卤不仅实现了与顾客的互动与连接,还建立了一个好吃与好玩兼备,年轻化并可以持续传播的品牌形象。
从田忌赛马说起
有了品牌认知度,老枝花卤开始“小步快跑”,进行线下扩张。
目前,老枝花卤在成都地区已布局了15家线下门店,加上电商收入,每个月营业流水近300万元。
复盘老枝花卤的阶段性成功,高臻给出的答案是——“田忌赛马”。
第一,从人才、资源和创业环境来说,生于成都的老枝花卤显然不如北京的一些互联网小吃项目。
但老枝花卤做的是四川特色卤味,之前又很少有人对这类产品进行互联网运作,因此这种差异化使其在线上能够找到竞争的缝隙。
第二,老枝花卤从一开始就是线上与线下一起做。
高臻的理由很简单,互联网是“先闻其声”,适合制造声音与势能,可以形成快速传播,做增量,但缺点是没有“根”,供应链成本高。反之,如果只做线下,门店的辐射范围有限,打造品牌会非常慢,也很难快速实现增量。
因此高臻认为,对于熟食品牌,只有线上线下同时推进,才能互相补台,成为可持续的生意。
目前,老枝花卤的线下门店和电商,各占总营收的60%与40%。
第三,老枝花卤眼中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其他卤味或者下饭菜,而是零食,做零食才会有增量。
在高臻看来,下饭菜攻占的是消费者的餐桌,而零食攻占的是消费者的空闲时间,竞争维度更广。
在这种产品思维下,老枝花卤与其他卤味相比,拓展了消费场景,而与零食相比,又为其提供了新鲜的内容。
第四,在创始人团队分工方面,高臻负责营销和品牌,任周负责财务和管理,王春负责产品。
这样的搭配,不仅是人尽其才,更是特长和性格的互补。比如,高臻思维活跃,经常有一些天马行空的超前想法,每当团队有点冒进的时候,性格老成稳重的任周就会有意识地往回拉一下,达到一种平衡。
从某种角度而言,老枝花卤这种类似“田忌赛马”的思路和打法,在外部可以扬长避短,找到生存缝隙,在内部又能取长补短,实现对已有资源配置利用的最优化。
现阶段,老枝花卤已经完成了初期的产品打造和品牌创建工作,转为主攻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的成熟,才意味着品牌的成熟。
食品电商对供应链要求非常高,老枝花卤为此没有少交“学费”。
据任周介绍,老枝花卤最初是小作坊模式,产量跟不上。
之后升级为工厂模式,结果团队全部陷入生产流程,耗费了大量人力和成本。
再之后,把产品交给食品厂代工,但口味和标准化差强人意。
因此从2024年开始,老枝花卤又回到工厂模式自产。
“看上去回到了原点,实际上供应链变得更为成熟”,任周解释,之前的工厂模式1.0是按照餐饮标准生产。
但老枝花卤是流通的食品,生产和输出都要按照食品标准来进行,因此要求更高。
目前,老枝花卤在线下的每个门店都实现了盈利,接下来将在线下深度布局成都市场。
对于老枝花卤来说,保持自己的节奏,把产品和供应链做好最为重要,而不是动辄进行招商加盟,盲目扩张。
按照任周的说法,“只有蹲下去,才能飞得更高”。
在这个充满竞争与机遇的时代,三位80后的创业者凭借对卤菜的热爱和创新精神,成功地将卤菜卖成了故事。他们的故事充满了坚持、拼搏和智慧,成为了无数年轻人学习的榜样。他们的店铺遍布全国,如今已经拥有15家分店,年营收高达3000万元。
这三位80后的成功并非偶然,他们始终坚持用心经营,不断创新,将传统的卤菜融入现代元素,让顾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们的用心和故事。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敢于追求梦想,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拓宽产品消费场景,把餐饮零食化,从而抓住年轻消费群体,这就是老枝花卤的生存和走红秘诀。
每个人记忆中都有一道传统美味小吃,它们存在于街边巷口,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鲜明的地域特色和雄厚的吃货基础。
民以食为天。
互联网创业浪潮之下,传统小吃也迎来了升级换代的风口。
黄太吉、伏牛堂、西少爷、叫个鸭子等声称拥有“互联网思维”的小吃项目一夜爆红,拿风投,开连锁,进商圈……大有“登堂入室”、再造产业之势。
然而,热闹之下,传统小吃的升级创新之路仍绕不过某些问题,比如品牌优势不明显、营销噱头大于产品实际、供应链脆弱等。
昙花一现,“过把瘾就死”的不计其数。
浪花淘尽英雄,打铁还需自身硬。
一个名为“老枝花卤”的创业公司,就把看上去很难品牌化的卤菜,做成了社交媒体和吃货圈中的“高光”产品——大佬投资,明星“加持”,拥有15家直营门店,线上线下年营收达到3000万元。
在各种美食O2O成批死亡的当下,老枝花卤“逃出生天”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品牌运作思路和生存逻辑
“老司机”搭上小鲜肉
成都建业路,生活气息浓厚的街区里,老枝花卤的门店隐匿其中,虽然卖的是卤菜,但完全不同于传统卤味店的老派。
——玻璃柜台里排列着鲍鱼、香菇、海折耳等新式卤菜,两把竹椅,一张小木桌,并搭配电脑和电视,门头上书“小时候,姥爷院子里的下酒菜”。
事实上,老枝花卤从诞生起,就带着创新的产品基因。
三位创始人当中,高臻曾做过“黑客”,大学时攻入学校教务系统,帮同学改分,被民警约谈后“改邪归正”。
毕业后,他接手成都本地生活类BBS社区,把网络广告做得风生水起。
任周做过华为埃及区的项目经理,擅长管理。
王春则是传统餐饮老兵,经营过多个餐饮项目。
这样的合伙人配置,既具备互联网基因,也接地气,可谓“土洋结合”。
三个80后做卤菜,始于偶然。
有一次,高臻、任周和王春相约出游,途经四川达州,在农户枝大爷家中用餐。枝大爷不做生意,但卤得一手好菜,入口之后,三人连声叫好。
几经打探,枝大爷用的是油辣卤工艺,区别于常见的水卤,并且在卤料中加入了几味中药,使得口味更为浓郁。
回到成都后,三人有了想法,“要打造一款口味和调性俱佳的卤菜”。
如何还原枝大爷那手让人欲罢不能的卤味三人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摸索,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改良传统油辣卤工艺,最终确定了以36味中草药为底的“老枝”卤料。
做美食产品,无外乎两条路径:其一是“一种食材多种味道”,比如猪肉,能煎炸烹炒出不同的口味,可以降低进货成本,也容易标准化。
其二是“一种味道多种食材”,同样的佐料可以用于不同的食材,容易进行品类复制,创新门槛低。
显然,老枝花卤采取的是第二条路径,“老枝”卤料+“花样”菜品,用一味料底卤制多种食材。
2024年2月,老枝花卤在成都玉洁巷开了第一家店,销售即食型卤菜,同时上线电商,销售保质期相对较长的真空包装型。
老枝花卤的打法是“空中轰炸+地面推进”,先靠电商在线上获得品牌知名度覆盖和顾客数据,为线下门店带来人气和流量,然后在门店2千米范围内进行外卖配送。
这样一来,便形成了实体店+电商+外卖O2O的闭环模式。
2024年初,老枝花卤在成都发展到6家门店。
彼时,O2O正迎来风口,各种“互联网+餐饮”项目蜂拥而至,黄太吉、伏牛堂、西少爷、叫个鸭子等风头正劲,成为创投圈的宠儿。
老枝花卤同样享受到这一波红利。
高臻凭借一只鸭舌的试吃征服天使投资人朱拥华后,经朱引荐,见到了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王当场便确立了投资意向。
2024年4月,老枝花卤获得王中磊、朱拥华以及小马蜂创投的千万级投资。
“搞定”王中磊,一大波明星也跟着成为了老枝花卤的忠实拥趸。
如果说,之前老枝花卤只是在成都小有名气,那么被投资人和明星“加持”之后,老枝花卤获得了更大范围的人气和势能。
调戏法则
中国民间,从来不缺乏制造美食的能力,但是缺乏“吆喝”,这也导致许多地域风味小吃始终无法冲出“有品类,无品牌”的泥潭。
相比之下,老枝花卤却玩出了花样,并在品牌打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心法”。
法则一:塑造人设,把产品故事化
一开始,高臻便为老枝花卤自创Slogan(品牌口号):“小时候,姥爷院子里的下酒菜”。以此作为延伸,高臻把创业前偶遇枝大爷的桥段,设计成一套品牌故事体系:
——院子里的“老枝爷爷”做得一手好卤菜,是传统油卤工艺的代表,“小花妹妹”爱吃卤菜,潜心学习制作工艺并大胆创新。
街坊邻居一起品尝,隔壁老王、桃花姐姐、淑芬阿姨……这些有趣的人物和场景搭建起了一副成都市井生活的原生态。
高臻为老枝花卤赋予了“人设”,不仅亲切感十足,还让品牌名字变得具象起来。
更为重要的是,这套故事体系支撑起了老枝花卤的文化内涵,其营销和传播都围绕着这个体系来进行。
比如,老枝花卤的线上客服叫“小花妹妹”,实体店营业时间也变成了“小花上班时间”,并以“老枝爷爷的卤味配方”名义,对36味配方食材进行公开。
法则二:兜售参与感,倒逼品类创新
结果,经过老枝花卤团队开发,卤制的鲍鱼大受欢迎,一跃成为招牌菜品。
在这种新品开发模式下,老枝花卤的“奇葩”卤味越来越多,蛇肉、鲍鱼、鱿鱼、杏鲍菇、海折耳、小花螺等。
目前,老枝花卤有近二十种菜品,并根据食材季节性保持上新节奏。
法则三:不卖口味,卖场景
老枝花卤的产品核心定位不仅是“下酒菜”,更是零食。
“老枝爷爷”和“小花”分别对应了两类核心消费人群:买下酒菜的男性顾客和用于“解馋”的女性顾客。老枝花卤的线上产品会按照消费场景对顾客群体进行区分,并根据细分场景设置差异化的产品服务。
另外,老枝花卤还把线下门店打造为“美食邮局”,引导消费者“一键下单”,把产品作为成都伴手礼,寄给外地的朋友。
凭借这三大法则,老枝花卤不仅实现了与顾客的互动与连接,还建立了一个好吃与好玩兼备,年轻化并可以持续传播的品牌形象。
从田忌赛马说起
有了品牌认知度,老枝花卤开始“小步快跑”,进行线下扩张。
目前,老枝花卤在成都地区已布局了15家线下门店,加上电商收入,每个月营业流水近300万元。
复盘老枝花卤的阶段性成功,高臻给出的答案是——“田忌赛马”。
第一,从人才、资源和创业环境来说,生于成都的老枝花卤显然不如北京的一些互联网小吃项目。
但老枝花卤做的是四川特色卤味,之前又很少有人对这类产品进行互联网运作,因此这种差异化使其在线上能够找到竞争的缝隙。
第二,老枝花卤从一开始就是线上与线下一起做。
高臻的理由很简单,互联网是“先闻其声”,适合制造声音与势能,可以形成快速传播,做增量,但缺点是没有“根”,供应链成本高。反之,如果只做线下,门店的辐射范围有限,打造品牌会非常慢,也很难快速实现增量。
因此高臻认为,对于熟食品牌,只有线上线下同时推进,才能互相补台,成为可持续的生意。
目前,老枝花卤的线下门店和电商,各占总营收的60%与40%。
第三,老枝花卤眼中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其他卤味或者下饭菜,而是零食,做零食才会有增量。
在高臻看来,下饭菜攻占的是消费者的餐桌,而零食攻占的是消费者的空闲时间,竞争维度更广。
在这种产品思维下,老枝花卤与其他卤味相比,拓展了消费场景,而与零食相比,又为其提供了新鲜的内容。
第四,在创始人团队分工方面,高臻负责营销和品牌,任周负责财务和管理,王春负责产品。
这样的搭配,不仅是人尽其才,更是特长和性格的互补。比如,高臻思维活跃,经常有一些天马行空的超前想法,每当团队有点冒进的时候,性格老成稳重的任周就会有意识地往回拉一下,达到一种平衡。
从某种角度而言,老枝花卤这种类似“田忌赛马”的思路和打法,在外部可以扬长避短,找到生存缝隙,在内部又能取长补短,实现对已有资源配置利用的最优化。
现阶段,老枝花卤已经完成了初期的产品打造和品牌创建工作,转为主攻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的成熟,才意味着品牌的成熟。
食品电商对供应链要求非常高,老枝花卤为此没有少交“学费”。
据任周介绍,老枝花卤最初是小作坊模式,产量跟不上。
之后升级为工厂模式,结果团队全部陷入生产流程,耗费了大量人力和成本。
再之后,把产品交给食品厂代工,但口味和标准化差强人意。
因此从2024年开始,老枝花卤又回到工厂模式自产。
“看上去回到了原点,实际上供应链变得更为成熟”,任周解释,之前的工厂模式1.0是按照餐饮标准生产。
但老枝花卤是流通的食品,生产和输出都要按照食品标准来进行,因此要求更高。
目前,老枝花卤在线下的每个门店都实现了盈利,接下来将在线下深度布局成都市场。
对于老枝花卤来说,保持自己的节奏,把产品和供应链做好最为重要,而不是动辄进行招商加盟,盲目扩张。
按照任周的说法,“只有蹲下去,才能飞得更高”。
在这个充满竞争与机遇的时代,三位80后的创业者凭借对卤菜的热爱和创新精神,成功地将卤菜卖成了故事。他们的故事充满了坚持、拼搏和智慧,成为了无数年轻人学习的榜样。他们的店铺遍布全国,如今已经拥有15家分店,年营收高达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