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有四种,您能分清楚吗

2024-03-30 62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8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豆蔻有四种,您能分清楚吗?

在东方的厨房里,豆蔻是一种常见的香料。它的味道独特,能够为菜肴增添一种淡淡的甜香。你知道吗?豆蔻其实有四种不同的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味道和用途。这些豆蔻分别是白豆蔻、黑豆蔻、红豆蔻和绿豆蔻。它们虽然都属于豆蔻科,但各自的特点却大不相同。

豆蔻年华”一词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

草豆蔻:

又称之为草寇、草寇仁、草果。

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成熟种子团。

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晒至8~9成干,剥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

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功能燥湿行气,温胃止呕。

用量:煎汤,3~6克。

因富含挥发油,临用时捣碎,入汤剂宜后下。

1、草豆蔻的功效

草豆蔻气香,味辛略苦,能入脾经和胃经,温中、祛寒以及行气和燥湿等都是它的主要功效,平时能用于人类心腹冷痛和痞满食滞以及反胃和呕吐等多种不良症状的治疗,治疗功效十分明显。

2、草豆蔻能治心腹冷痛

草豆蔻能理气止痛,也能清理人体内的热毒,平时它能用来治疗人类的心腹冷痛与恶心呕吐等多种不良症状,治疗时可以把草豆蔻与生姜以及甘草等中药材一起搭配使用,可以把它们研成细末,每次取一钱加清水煎制后服用。

3、草豆蔻能去除口腔异味

草豆蔻有一种自然的香气,它还能消炎杀菌,平时它能去除人们口腔中的异味,需要时可以把草豆蔻与细辛一起研成细末,每次取少量放在嘴里含服,每天一到二次就能让症状明显好转。

4、草豆蔻的禁忌

草豆蔻的药用功效虽然出色,但是服用时也有一些禁忌存在,那些阴虚血少以及津液不足的人群禁止服用草豆蔻,而且平时煎制草豆蔻时不能用铁器。

白豆蔻:

又称之为白蔻,壳蔻、豆蔻。

为姜科植物白豆蔻和爪哇白豆蔻的成熟果实,7~8月果实熟,剪下果穗,晒干或烤干。

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

功能行气化湿,温中止呕,开胃消食。

偏重于开胃消食。用量:煎汤,3~6克。

因含挥发油,故不宜久煎。煎药时将白豆蔻打碎或研碎,浸泡30分钟,后下,煎沸约10分钟即可,或研成细末吞服。

其果壳水煎剂可抑制志贺菌、痢疾杆菌等,对细菌性腹泻有一定疗效,可供药用。

1、白豆蔻的药理作用

抑菌作用。

本品100%壳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4-松油醇对Bacillcusthuringiensis体外有抑菌作用。

平喘作用。本品所含的α-萜品醇,平喘作用较强,对豚鼠气管平滑肌0.05ml/kg剂量时,作用强于艾叶油。

4-松油醇亦有显着的平喘作用。

具芳香健胃、驱风作用。

豆蔻油很不稳定,即使储藏很好,也常易丧失其特有之香味,一般可作成芳香酊或醑剂。种子应在临用前方可磨碎,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肠管蠕动,驱除肠内积气,并抑制肠内异常发酵。

白豆蔻煎剂对豚鼠离体肠管低浓度兴奋,高于1%及挥发油饱和水溶液均呈抑制作用。

其他作用:其挥发油对豚鼠实验性结核,能增强小剂量链霉素的作用。

2、白豆蔻的食用禁忌

配砂仁,宣通上、中、下三焦之气机,以开胸顺气,行气止痛,芳香化浊,醒脾开胃,和中消食。

配陈皮,则理气健脾之功加强。

可治脾胃虚弱,湿浊郁滞的胸腹满闷,泛呕纳呆,吐泻等。《沈氏尊生书》白豆蔻汤,即以白豆蔻配陈皮,“治呕吐哕”。

配杏仁、薏苡仁,宣上畅中渗下,使气畅湿行,脾气健旺,三焦通畅。

如《温病条辨》三仁汤,即以白蔻仁配杏仁,薏苡仁,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邪在气分之证。

配厚朴,相须而行,有理气除胀,开胃化湿之功效。

可治脾胃气滞,寒湿胀满。

配藿香,温中行气,化湿之力更著,可用于气滞湿停或寒湿内停的呕吐,胃脘满闷,饮食不佳。

配丁香,温中祛寒,行气降逆。

《乾坤生意》即用白蔻仁配丁香,治“产后呃逆”。

配木香,芳香行气,调理脾胃,兼长各异疏理气滞甚为有效。

配山柰,取其所长、行气止痛,温中散寒,理脾和胃,消胀除湿,皆有速效。

配黄连,清热除湿,理气止呕,健脾开胃,用治湿热阻于中焦的脘腹胀闷、纳差、胃痛、恶心呕吐,服之诸证皆消。

肉豆蔻:

别名豆蔻、肉果、玉果,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种仁。

将其种仁在45℃低温慢慢烤干,去油(主要降低有毒性的肉豆蔻醚、黄樟醚),当种仁摇之作响时即可。

味辛,性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行气化湿,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用量:煎汤,3~10克。

含挥发油,故不宜久煎。

提倡研成细末冲服,每次1.5~3克,可避免因煎煮造成的挥发油量损耗。

过量服用肉豆蔻,可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应引起注意。

生品作用相反,有泻下的作用。

1、功效特点

本品辛温芳香而燥,温能暖脾,辛以行气,涩可固肠,故有温脾开胃、止泻、止痛之功,可用于肠胃虚寒气滞、脘腹胀痛、食欲不振、呕吐以及肠滑不固、久泻久瘌等证。

2、功效作用

1、温中行气:用于脾胃虚寒,症见脘腹胀痛,食欲不振,呕吐等,可与木香、姜半夏等同用。

2、涩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寒,症见久泻不止,脱肛等,可与诃子、罂粟壳、党参、白术、肉桂等同用。

若治疗脾肾虚寒、五更泄泻,可与补骨脂、吴茱萸、五味子同用,如四种丸。

红豆蔻:

别名红豆、红蔻、红扣、良姜子,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果实。

于每年11~12月果实刚成熟时采收,将果穗割下后放置阴凉处通风4~7日,等果实成深红色时脱粒,去掉枝干,晒干。

味辛,性温,归脾、肺经。

功能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醒脾消食,解酒毒。

多用于温中散寒或解酒毒。

用量:煎汤,3~6克。

1、健脾消食

红豆蔻健脾消食的作用,可用于食积胀满等症。

《本经逢原》:”止呕进食,大补命门相火。”

2、醒脾解酒

红豆蔻有醒脾解酒的功效,可用于饮酒过多所致的呕吐,胃部不适等症。

呕吐涎沫,不欲饮食者,可与荜茇、附子、白术同用。《蜀本草》:“病酒热,饮汁。

3、燥湿散寒

红豆蔻有温中散寒的功效,用于脘腹冷痛,胃痛,胃胀气等症。可与温中止痛药同用。

其辛性热,偏于走里,但无芳香行气之作用,以温中散寒、醒脾燥湿擅长。

如水泻霍乱,脘腹绞痛,常与藿香、香薷、木瓜等药同用。

胃寒冷痛,呕吐清水,宜配伍半夏、生姜等药同用。

在东方的厨房里,豆蔻是一种常见的香料。它的味道独特,能够为菜肴增添一种淡淡的甜香。你知道吗?豆蔻其实有四种不同的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味道和用途。这些豆蔻分别是白豆蔻、黑豆蔻、红豆蔻和绿豆蔻。它们虽然都属于豆蔻科,但各自的特点却大不相同。所以,下次你在烹饪时使用豆蔻时,不妨多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让你的菜肴更加丰富多彩!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168餐饮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